将临床路径应用到诊疗活动中,从医院管理的角度看,可以起到以下四大作用:
一、提高医疗品质
(一)—般而言,大多数医院的医生均是凭个人临床经验,对患者进行处置,这种经验性的诊治方法,往往忽略了检査和治疗措施的合理性。临床路径就是通过科学的过程管理方法,建立标准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疾病诊治计划,减少因经验治疗而造成的成本浪费和资源的消耗。
(二)合理的住院天数以及相关的检査和治疗项目是临床路径的核心质量。某一病种的临床路径的制订,需要事先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和对大量的该病种样本进行统计分析,从而设计出合理的住院天数和合理的检査与治疗项目。
(三)由于对每一个病种的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期间的每一个诊疗服务项目建立了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管理,故就会减少患者住院期间因医护人员个人治疗经验和方法的不同而导致结果的差异。与此同时,消除了过度的、随意的和不恰当的医疗服务。
(四)参与实施临床路径的各类人员,因分工明确,故路径和日程的安排能让各类人员了解在整个路径中所承担的角色和职责,每个医务人员都清楚自己在一定期限内要完成的工作,而不是盲目机械执行医嘱,而是有预见性地进行医疗和护理工作。
(五)由于临床路径是一种医患互动的管理技术,患者和家属参与到整个治疗过程中,让患者和家属了解诊疗的基本过程和治疗方法,可达到加强医患沟通、增加住院患者满意度的效果。例如:中国台湾地区荣总医院对膝、髋关节手术患者实施临床路径后,膝关节手术患者平均住院曰缩短了 0.89天,髋关节手术患者平均住院日缩短了 1.06天,膝关节手术患者医疗费用下降了9345.5元,髋关节手术患者下降了 4105.3元,医疗护理品质得到提高,患者满意度增加。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实施膝关节镜手术临床路径后,平均住院日从5天缩短到4天,平均医疗费用在原基础上减少了 460.8元,还提升了医疗护理质量和照顾品质,提升了患者满意度。
二、控制医疗成本
由于临床路径是采用了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治疗方式,这些标准的和规范的医疗护理措施是根据循证医学的原则所制订的,故可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行为,控制患者的就医成本。由于合理的流程路径减少了医务人员劳动时间与劳动的浪费, 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大量的文献报道显示:很多病种在实施了临床路径后,都能够缩短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和住院治疗费用,促进医院资源的有效利用。此外,实施临床路径后,还可为医院核算医疗成本提供客观依据。近几年已有国内学者开展了以临床路径为基础的单病种成本测算的研究。
三、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
临床路径是一种跨学科、综合体现团队协作的医疗模式。医务人员要使患者得到高效而优质的服务,只有加强医院内务部门和专业人员的沟通合作,提高工作效率,才能达到预期目标。同时,在实施临床路径过程中,可以通过管理措施,增强多专业人员的合作意识,培养团队精神,还可及时通过总结个案变异分析,针对变异的因施,以不断促进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和不断完善临床路径。
四、提高教育效果
传统的实习医师病房实习均采用跟随临床教学老师参加查房获取临床诊治患者的知识,而实施临床路径后可以让实习医师获得一种全新的现代诊疗医学模式知识,让实习医师从实习期间开始就感受和领悟到什么是“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的理念,这种正确的行医观念建立是传统的医学实习教育无法达到的,因为目前大部分的带教老师往往还是凭经验诊治患者。流程式的临床路径可让实习医师更客观了解与掌握疾病的诊治处理,同时缩短实习医师在病房扮演实习角色的时间,因而,实施临床路径可提高临床医学教学效果。
注:任何转载须注明作者、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