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电话:021-64092056

上海三慧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专题研究

  1. 当前位置:
  2. 首页专题研究专题研究

医院组织心理健康的五大表现

来源: 本站 发表日期: 2025-05-17 阅读次数: 1002

医院组织心理健康的程度参照西方管理心理学的某些看法,结合国内医院的情况,我们认为,医院组织心理健康有五大表现:

一、管理者尊重群众智慧

当代管理科学重要的主张之一,即提倡组织成员参与管理。领导者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和集体智慧,实行“群众路线”等等,这都是经过历史和现实考验了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如果医院的各级领导管理人员能更好地把实务经验与当代管理科学的具体方法结合起来,把尊重群众的认知成果转化为一种支配领导行为的领导心理。那么这种健康心理,必定会对其所属成员予以充分的信任和尊重。从而有利于开放上行沟通的网络,扩大所属成员参与决策、共同制定组织目标的机会,才能真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管理自身也必将得到群众的支持,共同以高昂的士气去积极实现组织的目标。

二、群体具有促进组织发展的愿望

这实际上是组织变革的群体心理问题。一个群体如果能够正确认识到自己所在组织的地位、作用、目标、现状和发展前途,并且有促进该组织发展的共同愿望,而这种愿望与领导的愿望相一致,那就更加激发成员们的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精神,保持高昂士气的工作意识,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会通过改进自身的工作,去开拓新局面,促进组织目标得以实现又不断更新,在条件具备时,不失时机的进行新变革。所以,把有无促进组织发展的愿望,也作为衡量组织变革后的优化程度的心理标准之一,不是没有道理的。

三、变革后的组织具有适应创新的心理氛围

现代管理心理学十分注重群体力量与群体智慧的发挥。其目的,是充分挖掘其组织成员的创造力。鼓励他们创造新技术、新方法、新风格和新的行为模式。总之,创造新事物,获得新价值。在组织内部,形成一种崇尚创造气氛,使其成员心理都受到这种气氛的影响,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适宜于创造的心理氛围。有无此氛围,最主要的是创造精神和创造行为。创造的成果,可以得到不同的评价,这种评价实际上,可以转化为对创造行为的无形的激励。这是现代条件下,尤其在竞争的环境中,一个组织不可缺少的品格。所以,它理所当然地成为评判组织变革成功与否的一项基本标准。

四、组织具有切实良好的协调意识

即在组织变革后,组织成员心理变化的结果之一,是增强了组织整体与其他组织的协作意识。所谓良好的协调意识,首先是指组织成员,在明确认识自己组织的职能基础上,充分估计自己组织在医院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这种作用如无协作,则无从发挥。也就是说,只有协作,才能体现本组织的功能和价值。其次,是在行为模式上,完全以有利协作为标准,制定工作制度、程序等等,以利协作为准则。在个人工作上,以处处便利协作单位为原则,总之,处处以行为体现协作意识。第三,在组织内部,建立与维护和谐的人际关系,鼓励相互帮助,相互支援,团结协作,推崇真诚友谊,消除那些勾心斗角、尔虡我诈的腐朽作风。从而把人们的精力都集中在工作上,这是具有健全心理状态的组织标准之一。

五、组织成员具有持续高昂的士气

“士气”一词来源于法语是当时作为战斗热情的意思使用的,表示士兵的战斗意志。对此,拿破仑曾说过:“军队士气与装备之比是3 1。他认为胜败之答案就在“士气”中求得。管理学家则认为,士气是职工对群体有认同感与满意感,愿为达到群体目标而奋斗的精神状态。如日本产业社会学家冈田至雄对群体的“士气”的标准和内容定义为:第―,在认识个人重要性同时,综合个人的目标,构成明确无误的群体目标;第二,个人具有完成这一目标的信心;第三,为实现这一目标,相信各种制度、领导、同僚和自己;第四,能够有效地控制群体行为,广泛开展协作;第五,懂得使个人和群体丧失效率的原因是相互攻击彼此敌意。

我们对变革后的组织强调群体与个人的“士气”,为的是衡量变革后组织内群体与个体的心理状态,即其在心理上对变革后形成的现状是否满意。因之,其积极性是高或是低。从而为判定能否提高劳动生产率,寻找心理上的依据。在医院,则为观察能否提高其工作效率,找到一个心理根据。当然,衡量士气的高低,目前还没有一个普遍赞同的定量分析方法。因此,这一标准,目前还只能是定性的。

注:任何转载须注明作者、出处


最新推荐: 医德医风考评系统| 成本核算系统| 绩效管理系统| HR系统| 案例介绍|
友情链接: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网| 上海武警医院| 好大夫在线| hao123上网导航| 医疗器械公告|
|网站ICP备案号:沪ICP备09007199-2号|在线留言|站点地图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