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组织效率提升是个动态的范畴,是个持续改进的过程。通常来说,医院组织效率提升一般有四大驱动因素:
一、社会医疗卫生建设对医院组织效率的要求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医疗卫生保健事业正在迅速地发展起来。特别是我国政府运用一系列的有效手段,采取了有效措施,以较少的投资实现了优化的医疗卫生保健发展目标,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之为卫生事业发展的“中国模式”。它使中国人民在不长的历史时期之内健康水平有了迅速增长,现已接近世界发达国家人口健康的水平。与此同时,由于人们改造自然力的巨大提高和生产规模的日益扩大,管理不善,而致使环境污染、公害不绝,生活节律加快,疾病谱也发生了改变, 等等。所有这些,不仅对医疗卫生保健事业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而且对医院的组织管理和组织效率提出了全新的规定。
要解决这些新问题,满足这种新要求,实践已表明:再以传统的组织效率观念去观察认识、指导管理、衡量评价现代医院的工作效率,是无论如何也不能适应当代社会对医院组织效率的要求了。于是,一种新型的医院组织效率观念——多维、综合、高效的现代医院组织效率观念应运而生,并逐渐完善起来。
二、现代医学诊断技术装备的发展对医院组织效率的要求
由于高新技术的大力发展和积极推动,使现代医学领域中的新技术装备不断涌现,比较突出的有微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激光技术等,都有了相应的发展。据统计,我国医院的装备,近30年来更新了 2〜3代之多。所以,它既要求医院必须进一步提高组织效率,同时,它也确实为医院提高组织效率提供了现实可能性。如电子计算机技术、设备,已成为医院的科研、教学、管理、现代化临床诊断、治疗、监护、康复和预防等工作的有力工具。所有这些,都为医院的组织效率向着多维、综合、高效化的方向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卓有成效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手段,这是以往任何历史时代都不能比拟的。
三、医学模式转变对医院组织效率提出的要求
在当代,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巳成必然。在这种新模式中,既然有了三个方面(生物、心理、社会)的内容规定,那就必须以此为依据去指导认识、观察管理、衡量评价医疗卫生保健的实际效果和医院的组织管理成效。也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扭转和克服生物医学模式的缺陷和由它而导致的医院组织管理效率的单一性;才能改变以往那种只侧重于医院的社会效益,而忽视或不讲究经济效益的倾向,从此树立起既讲社会效益,又讲经济效益的双重组织效率观念;才能把现代的医院办成更加符合我国开放、改革条件下市场经济要求的医院。
四、现代管理科学的发展对医院组织效率提出的要求
现代管理科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现代化大生产的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而发展起来的。现代管理学家们认为,提高组织效率,是增加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因而,医院管理学对如何提高医院的组织效率,进行了多维度的研究。
同时,由于现代管理科学的发展,也对医院的组织效率提出了新的要求。它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尽可能大量地引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果以及管理上的系统观念,并运用运筹学等数学方法和电子计算机技术;之二是重视人的作用、人的心理因素和医学人才结构的合理化。尽管现代社会化、信息化的程度日益提高,但是,任何新的科学技术装备,总是要人去设计、制造和操作的。即使是在某些环节利用机器人或机器控制自动化系统(看起来是无人操作), 其实,则是机器人在前台做各种生产操作表演,其后台便有大批经过高科技专门训练的科技人员和熟练工人环绕着它们转动,为机器人或机械化自动系统的安装、调试、控制、管理、维修、编排程序等工作,方能使其正常运转,发挥出应有的效能。所以说, 只有把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充分调动起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本来由他们自己创造和操纵的科学技术的作用。因此,在科学管理中,不仅要重视人-机系统的作用,而且还要特别重视人-人系统的作用,这是现代管理科学对如何提高医院组织效率与传统管理科学的观念根本不同之处。所以,现代医院提高组织效率的基本着眼点,在于提高其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确实保证其多维、综合、高效、整体效率观的实现和发展。
注:任何转载须注明作者、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