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管理的目的,在于实现其组织的特定目标。而要做到有效的管理,必须遵循组织管理心理建设的七大原则。
一、统一目标原则
统一目标原则,是组织管理中首要的心理原则。它是组织的灵魂,它为组织指明方向。只有统一目标,才能增强组织的协调;才能有效地对组织与组织成员起到激励和鞭策作用;才能有效地提高组织效率。
为了实现组织目标的统一,领导者首先必须在制定目标的过程中,注意到目标的合理性、可行性和可接受性,这是统一目标的前提和基础。为此,第一,制定的目标必须具体,对完成目标的目的、意义和要求要明确,对完成目标的可能性以及阶段、时限等都要清楚、明确,使各级组织和全体成员都能清晰地认识这一目标。第二,实现目标的难度适合,即经过一定的努力,目标确可实现,不至于产生“可望不可及”的心理。否则,若目标的实现轻而易举,又会失去激励的作用。只有具有一定的难度,才能使员工们感到一定的心理压力,从而自觉地增强工作意识和责任感,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积极进取,奋力拼搏。第三,目标难度不超越大多数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让大多数人对该组织目标产生可接纳的心理。这样,才有利于把个人目标、群体目标、组织目标和医院的总体目标统一起来,才能有力地提高组织目标的效价,并对个体和群体起到应有的指引作用。
其次,为了实现统一目标,医院领导还应尽可能地组织全院成员参与目标的制定。这样,既可以集思广益,吸取员工们的智慧,加深员工对组织目标的理解和认同;又能激发和调动员工们的主人翁精神与责任感,减少思想阻力,消除心理隔阂。
再次,为了实,目标统一,医院领导在制定目标后,还应寻找-种可行的宣传教育形式,进行广泛宣传,深入动员,尽快改变组织成员原有的心态,建立起新的价值观念、组织观念和行为规范,从而自觉地把个人目标或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协调起来,积极为实现组织的总体目标而努力。
最后,为了实现目标统一,领导者有时还应寻找一个“中间目标”或“过渡目标”,利用这种代替性的暂时目标,作为缓冲的“台阶”,以便逐步过渡到最后目标。实践表明,如果这种目标选择得当,即经精心引导,循序渐进,逐步提高,避免“欲速则不达”。是可以办得到的。
二、贵权相称原则
从管理心理学的观点来看,组织是一个责权分配系统。亦即把组织目标和相应的责任、权力,加以分解、分配给下级组织以及组织中的每个成员。组织成员再根据自己分得的任务和责权地位,去扮演着一定的角色,并由此而构成组织(含组织内成员的)等级体系以及在这一体系中的人际关系网络。
人们在组织中拥有一定的责权,就会使成员们产生相应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以及组织规范等。所以说,组织都有确定的责权结构,它是组织构成要素的核心内容。然而,目标与责权的分解与分配,首先便涉及到各级组织与成员之间的责权匹配问题,责与权的确定,二者如果是相称的,则可以使人们对组织目标与任务产生认同感和义务感,激起工作热情;如果二者不相称,如权小责大,人们就会产生不公平感,从而失去工作热情,任务难以完成,目标难以达到;如果权大责小,则容易使其它人感到领导分权时偏心,而当事者则产生无约束感,其行为易于失控,组织目标亦难以达到。要做到权责相称,领导者对各级部门、各个成员的权责一定要给予明确的规定:做到有职、有权、有责。以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各级组织、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命令一致原则
在组织管理中,总是存在着直线指挥系统和职权参谋系统之间的复杂关系。所以,组织管理内的工作人员,常常会遇到几个不同主管部门的命令或工作指示,如果这些命令或指示是一致的话,那么无疑对工作人员来说,执行命令或指示就起着有益的强化作用;如果不一致,甚至相差很远时,便会使执行者无所适从,故而产生厌烦心理或不信任状态。这不但会挫伤执行者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还“政出多门”,第一,直线指挥系统的领导者和职能参谋系统指挥的领导者,必须经常保持联系,各职能参谋系统之间,也必须保持密切联系、协调,作到命令一致。第二,领导者必须关心和切实调整两个系统之间的心理冲突,及时进行信息沟通,以防止产生或消除心理隔阂,作到心情舒畅,行动一致。第三,领导者还要清楚上述两个系统各自的权责范围和工作重点,以避免因对其支配有误而造成矛盾。
四、信息沟通原则
在组织管理中,有了统一的目标、相称的权责、一致的命令,这还不够,还要注意做到保持内部信息的沟通。这是实现其组织目标、提高组织效率的又一基本原则。
这里所说的信息沟通,主要是指本组织内的垂直沟通和横向沟通两种:垂直沟通主要是保证上情下达,使领导意图及时得以认同和贯彻;要保证下情上达,是使下级执行命令、贯彻指示的情况和日常工作的情况,及时反馈给领导,供其继续思考,掌管全局。横向沟通,是指为了协调组织內相邻科室间的配合与协作。这些信息沟通,不仅交流了情况,而且还为相互间融洽情感,进而增进了解,建立与改善人际关系起到积极作用。实践证明,组织内部的信息沟通越是充分,对实现组织目标越是有利。反之,信息阻塞,则使工作无法正常进行,对实现医院组织的总体目标极为不利。
五、心理平衡原则
心理平衡,它可以使人们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并激发起他们的工作热情;若心理失衡,则会导致人的情绪消沉、淡漠,工作热情下降,甚至无法正常工作。导致心殚失衡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任何人,在其组织中,由于专业、岗位、权责的不同,各人的认识、兴趣、爱好、心理和性格的差异,乃至对社会环境、组织工作,甚至学术观点上也会产生认识上的分歧。这些差异和分歧发展到一定程度,则会引起一定的心理冲突,导致心理失衡。
所以,领导者要善于在这种充满差异和矛盾冲突的环境中,设法不使这些矛盾尖锐化,以维持组织成员心理上的动态平衡,这对于提高组织效率是十分重要的。为此,领导者,首先应该注意掌握员工们的心理容量、心理承受能力,即心理容忍能力。注意不使其心理负荷超出所承受能力的阈值,以保持心理平衡,并且, 要主动对员工进行心理训练,从增强其自尊心和工作责任感入手, 扩大其心理容量、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其次,领导者还要努力改善组织成员的工作条件,起码要使其在紧张的工作之后,精神、体力得以轻松和补偿;同时,还要在组织内部创造一种组织成员间相互交往的条件,培植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加强相互间的理解和信任。此外,领导者还要有计划地教育和引导组织成员学会并经常进行自我心理平衡。
六、具体情景原则
具体情景原则,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从实际情况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这里所说的“实际”,就是指组织成员所处的具体工作环境、面临的任务、完成任务的主客观条件,乃至具体的人际关系背景、工作成败的具体原因等等,亦即所谓的“具体情景”。
领导者要遵循的具体情景原则,就是指要对上述诸多因素进行具体分析和解决人的具体心理问题。只有做到这点,领导者才能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疏导工作。为了全面做好心理疏导工作,领导者还要做到确实为下属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如为了帮助他们完成某项任务,能在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给予恰如其分地支持。这样,则有助于消除因实际物质条件的限制而引起的紧张、焦虑等消极心理。总之,领导者要设身处地的从其组织成员所处的具体情景出发,才能实施有效的领导;才能提高组织效率。
七、保持弹性原则
所谓弹性原则,是指领导者在其组织管理活动中,要随时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实施动态的管理,即机动灵活,从不墨守成规。弹性原则,是具体情景原则的延伸。它的目的,是要保证领导者绝对不因举措机械,而挫伤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它的本质,是组织系统适应环境系统以维护自身功能的反映。这一原则,之所以必不可少,还因为医院组织是一个完整的开放系统,其内外部环境因素相互密切作用,无不为医院组织成员在心理上造成巨大的影响。所以,医院的组织管理,如果缺乏弹性的话,那么,实际上就要损害医院的实际社会效益。在我国,随着社会经济、政治体制的深入发展,人们在心理上也必然会承受着多种多样的冲击,在这种形势下,就更加要求医院领导者必须掌握弹性原则,机动灵活地处理问题、实施管理,以推动医院改革的健康发展,不断提高其组织效率。
注:任何转载须注明作者、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