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中医医院的基础普遍比西医院差,综合实力不能与发展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西医医院相比并论。就全国范围来说,中医院局部发展不平衡,相当一部分中医院处于一种“不大不小、不强不弱”、“有你不多、没你不少”的尴尬状态,甚至还有为数不少的中医院陷于举步维艰的境地。这些都说明中医院生存境况每况愈下,如何改变这种现状非常值得深思与探讨。中医院的管理创新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抓起:
一、培养中医拔尖人才
―个医院发展的好坏,关键就是看这个医院有没有“拳头”科室,而一个科室技术水平的高低关键是看这个科室有没有好的学科带头人。所以归根到底,医院的竞争是技术的竞争,人才的竞争。
中医医院把进修、培训作为职工最大的福利,加大职工的培训力度,为职工提供便利的学习条件,努力拓宽员职工进修培训等各种渠道,以提高员工素质和医疗技术,增强员工适应医疗市场发展的能力。每年可向北京、上海等医疗资源丰富的地方派出医院中坚力量进修学习,提高业务素质。为了营造更好的科研氛围,可以适时出台一系列科研奖励措施,进一步调动职工学习的积极性。
可以把中高层干部送出去学习医院管理专业知识,以提高管理意识,最终达到干部思维的转变,实现医院良好的发展。可以从外面请来医院管理专家,对全员提供各种方面的培训,提高全员素质,强化危机意识,培养学习能力,转变工作观念,真正在工作中实现以患者为本的管理理念。
二、重视市场经营
面对日趋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状况,必须不断强化医院市场化意识。
(一)深化管理,增强营销意识
对医院来讲,营销就是了解病人的需要和期望,设计满足病人需要的医疗服务产品,并将这种产品高效率地提供给病人而实现医院的价值。为患者提供不同种类、不同档次、不同成本的服务,使得社会上不同的人群根据自己的状况各取所需。 为了满足患者不同层次需求,考虑到市场竞争中,当技术与设备相差无几时,服务就是患者取舍的重要因素,服务品牌是医院经营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实现超值回报,持久经营的基础,也是医院综合实力的有力展现。
医院可以通过再造服务流程,首先让医院“美”起来。基础设施的改善,是推动医院服务上水平、整体求发展的重要条件。为进一步创新服务方式,拓宽服务领域,可以提出独具医院特色的服务理念;推行“无缝隙服务”;可以在服务窗口开展服务竞赛,不断提升窗口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可以患者服务中心, 定期对住院患者进行回访;每月开展义诊活动,一方面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另一方面宣传医院的服务品牌,拓展了医疗市场。有效的医院营销,将使医院在老百姓心目中树立起独具特色的一流服务品牌,增强医院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使医院的盈利能力大幅度提高,进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营销逐步走进中医医院
医院的营销发展基本要经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认为营销就是通过广告、推销和一些宣传品。工作的重点是通过广告,漫无目标地吸引患者来医院就诊。第二阶段认为营销就是微笑和服务。在这个阶段医院认识到良好的服务态度和对患者的尊重是吸引患者来医院就诊的重要因素。第三阶段认为营销是市场细分和创新。医院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最擅长的服务人群作为目标,并针对目标人群设计创新的医疗服务产品已认为是对医院有利的一个重要活动。第四阶段是对医院进行定位。目的是使医院在目标人群中形成一个与众不同的与竞争对手有差异的印象,以提高医院的竞争力。第五阶段是营销计划的实施和控制。营销体系逐步建立,包括营销的职能部门及与营销管理相关的激励机制等管理系统。医院可以根据自己的经营现状和不同阶段的营销特点,创新性开展营销活动。
三、保护中医院生存与发展,走好中西医结合之路
中医药工作有其特殊的行业特点,在机构、人员、技术、设备的准人条件、评价方法以及服务功能、服务模式、服务手段、服务价格等方面都有其特殊性。从根本上来说,中医院目前更需要保护和扶持,在于创造一个与西医院公平竞争的环境。充分继承和发扬中医的特色和优势,超越需求,特色服务,在这个基础上在中医创新方面下工夫,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认真继承和发扬中医药发展的科学内涵和学术本质,建立符合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的评价标准和体系。医院为患者治疗过程中,应强调既重视中医也要结合西医优势,走中西医结合之路,将传统中医与高新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并不在“中”和“西”争论上占据时间,在发展中医的基础上,引入西医优势要素,最终为患者高效地解除病痛。
以管理创新带动中医院的发展,中医医院必将在医疗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注:任何转载须注明作者、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