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医疗卫生改革已经进人关键时期,新的医疗政策正待破冰,国家财政向医保倾斜,由医保部门代表参保人员向医疗机构购买医疗服务,合理控制成本,逐步在医疗机构之间引入竞争机制。在当前背景下,具有战略眼光的医院管理者引入临床路径管理的紧迫性自不待言。临床路径在现代医院中如何进行管理呢?
一、临床路径的制定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区域医疗机构存在着较大差异,巨大的差异不仅表现在仪器设备等硬件设施上,更有专业技术人才、医院管理水平等软件方面的差异。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之间、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之间,即使同一区域内级别相似或相同的医疗机构之间,由于管理水平、财务管理等软件条件的不同,在某家医院运行良好的临床路径照搬到另外一家医院也可能举步维艰。因此,目前很难制定出对各医疗机构而皆准的临床路径“金标准”。即使卫生部等卫生主管部门组织国内权威专家制定了临床路径“金标准”,可能并不一定适用于地方医院。因此,由卫生部来制定统一的临床路径“金标准”不符合我国现在的国情。根据当前实际省或地市级卫生行政机构,会同医保、物价部门,组织本区域内的专家制定适合于本区域的临床路径。并组织单病种付费试点,是目前较易推行临床路径的一种模式。
二、临床路径与医疗成本
目前,在医疗费用支付方式上,我国医院大多采用的是按服务项目收费。这种支付方式也是目前医疗单位与医疗保险机构进行结算的通用方式,按服务项目收费在一定的时期和特定的情况下,为迅速提高我国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提供个性化服务方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按服务项目收费无疑为诱导医疗需求提供着便利,在医疗费用高速增长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比较而言,通过临床路径管理实践实行单病种收费,可以有效控制医疗资源的无效浪费,节约医疗费用,同时保证医疗质量。在当前按服务项目收费政策背景下,单病种收费试点目前的普遍做法是依据临床路径,按照项目收费逐条累加计算出总额,即单病种收费的价格。在这种情况下,超支的部分由医院负责;剩余的费用必须退还给病人,不然医疗机构无法为节省的费用设立名目,从而可能出现“违反”国家物价政策的情况。为此,试行临床路径管理地区的卫生行政部门应与医保、物价等部门增进沟通,争取医保、物价等政策层面的支持,允许医疗机构试行单病种收费,以利于激励医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
三、临床路径的激励机制
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无疑将增加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因此针对实施过程中员工的抵触情绪和消极态度,如何塑造激发员工创造力的环境和机制是医院管理者必须考虑的问题。在临床路径管理过程中,有效的激励措施有:(1)创造一个鼓励员工开拓创新精神和冒险精神的宽松环境以及思想活跃和倡导自由探索的氛围;(2)建立一种有利于医院发展的人才聘用体制,打破论资排辈的做法,形成能者高聘、庸者低聘的用人体制,确保临床路径管理的顺利实施和医院的可持续发展。(3)改革分配制度,改变过去的分配模式,形成分配与绩效相结合的分配制度。依据科室按临床路径诊治的病人例数占出院病人比例作为考核标准。据此标准,对仍实行按项目付(收)费的科室,其奖金计算按原方案执行,但无年终评奖资格;(4)建立正确的评价和激励机制,重奖重用有突出业绩的开拓创新者;强化医院内部的竞争机制,激励员工去研究新动向、新问题,并明确规定适应时代要求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具体目标;医院必须组织职工不断学习以更新知识,并认真引导员工面对现实去研究技术的新动向,使员工知道工作行为的实际效果,产生高效工作、高满足感的结果。有效地激励政策,能够保证临床路径管理在医院的顺利实施。
四、临床路径与信息系统
医院信息系统已日益成为医院科学管理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有力手段,一所医院是否建有功能完整的信息系统并有效运用,已经成为衡量这个医院是否具有良好社会形象和先进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对于运用临床路径管理实施单病种付费的医院,利用电子计算机和通讯设备,为医院所属各部门及时提供对病人诊疗信息和行政管理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提取及数据交换的能力,并满足其功能需求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独立的临床路径信息系统,并非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先决条件,很多医院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实践表明,通过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可以促进医院信息系统的逐步完善。
五、临床路径与医疗质量
以循证医学为依据,科学制定出的临床路径就是为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确保单病种付费实施过程中的服务质量。医疗质量不仅限于先进的医疗技术,而且还包括病人在就医过程中的感受及付费方所能理解的价值。质量就是医院的生命,质量就是医院的效益, 没有质量保证的效益无异于自杀。医院可以成立专门的质量监督小组,随时抽查收费情况,督促医务人员沿着专家制定出的临床路径为患者进行治疗,保证医疗服务质量。当然.随着政府对医保投入的逐步加大,由付费方建立动态的质量监管网络系统实施监督也将是非常必要的。
注:任何转载须注明作者、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