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电话:021-64092056

上海三慧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专题研究

  1. 当前位置:
  2. 首页专题研究专题研究

现行医院管理模式的结构性矛盾与体制性缺陷

来源: 本站 发表日期: 2025-05-17 阅读次数: 1002

现行医院管理模式存在诸多结构性弊端,严重缺乏科学的管理理念,导致医院管理活动偏离社会发展需要的方向,影响医院在社会发展、社会福利制度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管理理念落后

一味追求经济效益,缺乏社会公平、机会均等、公民权利、社会福利、健康服务等先进理念,医院的医疗服务缺乏现代价值理念的支持。

第二,经济效益最大化

医院管理核心目标是经济效益最大化,健康照顾服务的社会目标位居其次。欧美医疗服务和医院管理承担相当大的社会责任,卫生政策是社会政策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公平、机会均等和社会福利等社会目标被置于首要地位,经济性目标则位居其次。

第三,服务宗旨不当

医院管理对象主要是“疾病”和医疗服务,未能突出“病人”和健康需要的服务宗旨。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美卫生政策与医疗服务发生重大变化,由关注补救性疾病治疗转为关注不健康状况的预防、初级卫生保健和更加及时回应健康服务使用者的需要,由关注疾病转为关注病人,由关注病人转为关注所有公民的健康状况,病人及其健康需要成为医院管理和健康照顾服务管理的基本对象。无疑,以疾病为管理对象进行服务,难以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目标。

第四,管理内容狭隘

医院管理内容主要是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医院管理过程基本上局限于医院的内部,管理内容过于狭隘,管理过程缺乏前期预防与社区卫生服务,缺乏后期公共卫生和健康教育。纵观欧美卫生发展过程,医疗服务模式已由医院内的医疗服务延伸到住院前初级卫生保健,由医院内的医疗服务延伸到出院后的康复服务和社区照顾,由狭隘的医疗性服务扩大为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生殖健康六位一体的大健康服务概念,由健康社会化转为社会健康化,健康服务扩大到日常生活、生活方式、健康社会和健康未来等广泛社会领域。显而易见,在社会生活医学化和人类社会疾病谱转变的情境下,医院里单纯狭隘的医疗服务只是健康照顾的最后选择。从这种角度看,医院医疗服务地位的变化反映健康发展水平。这意味着医院内医疗服务地位日趋下降,社区卫生和公共卫生服务地位不断提高是发展方向。

第五,过度商业化

医院管理方法和手段“过度经济化”和“过度商业化”,缺乏法规政策管理和社会性管理。在经济市场化和医疗商业化的背景下,经济管理和医疗改革成为健康服务管理的“最佳方式”。管理方式商业化导致医务界对“卫生生产力”的认识存在偏差,医院业务收入不能准确放映其“形成和满足人们医疗健康需要的能力。”社会发展迫切需要医院管理模式发生转变。

注:任何转载须注明作者、出处


最新推荐: 医德医风考评系统| 成本核算系统| 绩效管理系统| HR系统| 案例介绍|
友情链接: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网| 上海武警医院| 好大夫在线| hao123上网导航| 医疗器械公告|
|网站ICP备案号:沪ICP备09007199-2号|在线留言|站点地图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