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学科建设既要注重医院发展的整体布局,又要合理布局学科建设的重点。通常来说,医院学科建设有四大目标:
一、提高医学技术水平、促进医学科技发展
学科建设要与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增强科技竞争力和促进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相结合。科学技术的发展最主要体现在不断有创新成果的积累上,体现在不断有新的发现、新的发明、新的创造上。不断提高医学技术和防病治病水平是医学科技发展的根本源泉和内涵。重点学科的建设必须立足于促进医学科技的发展上,力求提高承接重大、重点科技项目的能力和竞争力,争取在防病治病的难点、热点和关键技术问题上有所突破,使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的防治技术明显改进,疾病的治愈率显著提高。总之,根据确定的学科研究方向加强针对性科技研究并不断取得创新性成果是建设和发展学科的根本目标。
二、培养高层次人才,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卫生科技队伍
学科是基础,技术水平是标志,人才是关键。建设和发展学科任务艰巨、意义重大,需要所有参与人员都能有足够的认识、积极的态度、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高水平的卫生科技人才是推动卫生事业发展的主力军,培养一支高水平的卫生科技队伍是一项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通过学科建设,要力争使一些学科专业成为区域内知名、省内知名、国内知名、甚至国际知名的人才培养中心和科学研究中心,力求培养出一批精干的、具有国内外一流学术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并建立起一支学科齐全、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
三、突出学科“比较优势”,扩大市场份额
对综合性公立医院而言,面对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在学科建设上要摒弃过去“大而全、小而全”的传统观念。要在医疗竞争中赢得优势,必须突出与同行之间的差异性。在同行中有没有竞争力主要看比较优势,要使比较优势成为重要的竞争力。面对当前的医疗市场环境,全面出击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应认真分析本医院的比较优势,选准突破口,发挥“龙头”的学科带头作用。在学科结构调整和优势项目优化升级上下功夫。要找准学科发展的位置,找准学科在市场中的切入点。优势并不意味非要高精尖,重要的是要有比较优势。要实施“品牌战略”,积极扶持专科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临床技术项目,打造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牌”,以此扩大在医疗市场中的份额。
四、发挥重点学科的规模效应
目前,我国大型综合性医院普遍学科设置齐全,并习惯将此作为综合性医院的标志之一。而现实情况却是,有相当部分的专科由于特色不明显、床位规模小,在市场中没有竞争力,连生存都是问题。医院要增强学科的市场竞争力,就必须在学科群体结构调整中,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按照“小综合大专科”的发展思路加速推进重点学科建设。在市场竞争条件下,集中力量培育有市场前景的重点学科,提高其市场占有率,对增强医院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要通过对学科群体的动态管理,使医院资源特别是床位配置向重点专科转移。1000张床位规模的医院,要能形成3〜5个100张以上床位的专科,并随时根据市场变化,对重点专科的床位规模适时进行扩张,使之形成有竞争力的规模,发挥其规模效应。
注:任何转载须注明作者、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