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计分卡(简称BSC)由哈佛大学教授Robert Kaplan与诺朗顿研究院(Nolan Norton Institute)的执行长David Norton于上世纪90年开发并投入应用。经过将近20年的发展,平衡计分卡已被众多组织应用于绩效管理,医院也不例外。在上海三慧医院管理中心实施医院绩效管理咨询和医院绩效管理系统的过程中,客户对通过平衡记分卡来构建绩效考核体系,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本文将重点阐述以平衡记分卡为框架的医院绩效考核四大类指标。
一、财务类
财务类指标一方面反映出医院收益的能力,另一方面引导医院和科室经营调整业务结构,促进医院和科室健康、快速的发展。常见的财务类主要有:净收入、净资产结余率、利润率、投资资产回报率、净资产回报率、人员经费支出比率、千元固定资产业务收入、管理费用率、总资产周转次数、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资产负债率、收入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业务收支比、政府社会筹资额、药占比、检查收入占比、万元固定资产收益率、净资产增长率、收支结余增长率等。
二、患者类
患者类指标主要体现的是患方关注焦点。医院只有切实满足了患者需求,才能确保财务类关键指标的实现。常见的患者类指标有:患者满意度、患者投诉次数、患者投诉率、医疗纠纷发生次数、医疗纠纷发生率、医疗赔偿额、医疗赔偿比、复诊率、门诊患者均次费用、住院患者均次费用、完成抢险救灾次数、健康教育次数、义诊次数、医疗援助次数等。
三、内部流程类
内部流程指标是患者类指标、财务类指标实现的基石。医疗服务品质好,服务质量高,患者评价才会高,患者数量才会增加,医院效益才会好。常见的内部流程类指标主要有:门诊与住院患者符合率、治愈率、好转率、病死率、术前/术后诊断符合率、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住院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院内感染率、单病种质量控制、床位利用率、平均住院日、人均手术例数、人均门诊人次、百门诊人次入院患者数、出院患者回访率、甲级病案率、院内感染发生率、基础护理合格率、病床周转次数等。
四、学习与成长类
人才是强国之本,医护人员是强院之本,只有建设出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医院才能实现真正的跨越式发展。医院能够实现财务类、患者类、内部流程类指标,要视其学习和成长能力而定。常见的学习与成长类指标主要有:科研投入额、科研投入占比、科研开发投入产出比、新技术引进数、新技术应用率、发表论文数、每百人发表论文数、科研成果数、每百人科研成果数、出版专著数、每百人出版专著数、新技术应用平均周期、医护人员高级职称比、医护人员学历结构、人均年度受训时间等。
注:任何转载须注明作者、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