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管理中,激励机制通常指与工作绩效紧密相关的工作报酬机制,如绩效工资和奖金、晋升提拔、外出进修等。激励机制使得医院干部和职工产生内在的工作动力,主动加强自我激励,提高绩效产出水平。约束机制通常指在医院管理实践中对干部、医生、护士及行管后勤服务人员工作行为的规范和限制,使他们的行为不超出医院规定的范围。从上海三慧医管实施医院绩效管理咨询项目和医院绩效考核系统项目的经验看,只有在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建设中起头并进,“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才能建立起有效的医院绩效管理体系。医院绩效管理体系设计中如何做好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的平衡呢?
一、激励机制
医院绩效管理体系激励性不足是很多医院面临的最大问题,也是医改必须解决的一个难题。我国大多数医院建立了以职称为主要分配基础的激励体系,同一职称系列的职工待遇基本保持一致。但是职称却与医院职工的日常工作行为、工作态度、工作贡献、工作能力等不是正相关的关系,导致职称薪酬制的激励作用甚微。医院激励机制的建设必须将工作报酬和风险匹配相结合,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建立客观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形成重实绩、重贡献的分配形式,建立起以岗位和业绩为导向的绩效工资分配制度。设计医院激励机制时,必须考虑到医院职工的共性需求和个性需求,并将其与医院长远发展相结合,引入目标管理,使得职工和与医院的整体目标保持一致,从而形成稳定持久的激励效果。
二、约束机制
医疗卫生服务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技术服务,一般来说,患者或患者家属对疾病和治疗方案均了解不多,造成了典型的信息不对称,由此导致发生道德风险的现象极为普遍,主要表现为过度医疗和诱导需求,具体形式有开 “大处方”、让患者进行不必要的检查、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等。要防止医生违反职业道德的事情发生,实践证明,只是进行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是远远解决不了问题的。医院、科室如果不能对医生建立起有效的约束机制,那对医生执业行为的管理就是出于失控状态。医院、科室必须在绩效管理体系中建立起明确的控制类指标和扣分标准,以达到对医生执业行为的系统监管。医院绩效管理系统的应用,在医院约束机制建设中发挥出显著作用。
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的起头并进是中国医院绩效管理的未来!
注:任何转载须注明作者、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