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路径是一种诊疗标准化方法。是通过缩短平均住院日,减少不必要和不合理诊疗行为来降低治疗费用,通过相关学科的专家合作,在保障病人安全的前提下,制定出标准化的诊断程序和治疗方案,以降低由于医护人员的个体差异所导致的质量隐患。为此须进一步改进、完善医院管理模式,规范临床路径的六大要素。
一、安全性
避免医疗保健对病人造成伤害。建立一个更安全的医疗保健系统,详细描述患者的安全状况。它将病人安全定义为免受意外伤害。例如,在医疗保健过程中,这些差错包括给错药或给错剂量、将充血性心力衰竭诊断为肺炎等。医疗保健治疗环境在任何时候、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都应保障所有患者的安全。医疗保健服务的宗旨就是帮助病人。
二、有效性
依据临床医学诊疗标准对所有需要临床治疗的人提供服务,而对那些无法从治疗中获益的人则不要提供过度的医疗保健服务。为使医疗保健服务更有效,也要求医疗保健系统不断监控他们所提供的服务和利用这些信息来改善所有病人的健康。建议所有医生和医院在病人出院后追踪其预后情况,以便了解他们所接受的治疗是否对其有帮助。
三、以病人为中心
这个目标关注的是病人疾病和医疗保健治疗的经历。医院提供的医疗保健服务应充分尊重每一位病人,并对病人的倾向、需求和价值观做出回应,在充分考虑病人价值观念的基础上做出临床决策,确定最佳医疗保健方案,达到尽可能的治愈病人。这有利于病人从单纯接受诊治到实现自我医疗保健的跨越。
四、及时性
任何高质量的程序都应当平稳进行,尽可能减少延误。缩短等候保健治疗的时间,减少病人和医生等待的次数,保障病人及时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医疗保健系统必须发展包括因特网在内的多种方式以满足病人需求,超越现在患者就诊的单一模式。减少延误并不意味着必须增加医疗开支。实践证明,在医疗保健系统中充分利用电子医学技术、减少循环时间反而降低了医疗成本。
五、经济效益
在一个较完善的医疗保健系统中,医疗资源能被更充分的利用,就会获得最好的效益。必须避免浪费,尤其是医疗设备、医疗用品、过度治疗和能源的浪费。国家和有关部门可以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和配套措施,减少医疗资源浪费,减少行政和生产费用。
六、公平性
医疗保健的公平性就是指人人享有平等的医疗保健服务,这个目标从根本上保护了全人类的利益。医疗保健的诊疗方法和服务质量应当完全取决于患者病情的需要而不是除此之外的一些个人特殊的需求。患者不能因个人身份如性别、种族、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地位的不同而受到歧视。
综上所述,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临床路径的六大要素是互补的,互相促进的。然而有时,他们之间也存在不和谐或冲突。医院、医生和病人有时需要一起努力来平衡他们之间的冲突和利益。这六个要素之间存在着两个方面的冲突,即以病人为中心和经济效益目标之间的潜在冲突,以及医疗保健服务体系的公平性和患者个人需求之间的冲突。
有些人或许会认为循证医学体系与强调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保健系统是相矛盾的。但我们强调这种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保健并不是暗示医生仅仅因为患者的要求就提供那些不必要的医疗服务。医生须遵守职业道德的约束,他们不应按照病人的要求提供明知无效的过度治疗,无论这个要求是服用抗生素或进行诊断试验,还是介入治疗等。在诊疗的全过程中,医生须与病人交流并帮助病人了解他们的诊断和治疗原则,这也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基础。
注:任何转载须注明作者、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