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化整体护理模式由美国乔森大学的护理博士袁剑云与金乔等护理专家根据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采用的对责任制护理进行改进的综合护理(modula-nursing),并从中国的护理实际现状出发,从护理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是一种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将临床护理服务与护理管理科学地结合起来,系统地实施整体护理的临床护理组织管理模式。
系统化整体护理模式特点:它是根据病人身心、社会、文化需要,提供的以健康教育为特征,解决病人健康问题为导向,满足病人需要为目标的高质量护理服务。它将护理重点放在协助和教给病人的症状消除和处理上,使病人依赖性减少,增加自我照顾能力,向病人宣传防病知识,预防疾病复发,降低再住院率和病死率,发挥护理专业知识的独特功能。
一、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
现代护理观是与大科学观、大卫生观相适应的大护理观。它认为护理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护理对象不仅是病人,而且也包括健康人;护理服务范畴不仅在医院,而且还包括家庭和社区。
二、以护理程序为核心
整体护理以护理程序为基本思维和工作框架,从而保证了最佳的护理效果。
三、主动的计划性护理
整体护理摒弃了传统的机械执行医嘱的被动工作性质和片段分割式的护理活动形式,代之以全面评估、科学决策、系统实施、客观评价的主动调控过程。
四、护士是主动的思想者、决策者
由于工作的性质、内容、形式发生了变化,护士的职能行为也发生了变化。她们必须对病人全面负责,诊断病人的健康问题、制定护理计划、组织实施评估,护士成了多方位专业角色者,包括:①决策者;②管理者和协调者;③沟通者;④教师和顾问;⑤代言人和保护者;⑥促进康复者;⑦研究者和作者等。这些充分显示了护理专业的独立性和护士的自身价值。
五、强调护患合作的过程
整体护理充分重视病人及家属的自护潜能,强调通过健康教育,提高病人及家属自护能力,并提供机会让他们参与自身的护理活动。
六、以病人满意度作为优质服务评判标准
对于优质护理的理解,不同的护理观将有不同的评判标准。按生物医学模式,有效地解决了躯体问题就是优质护理,如按管理模式,井井有条、忙而不乱的护理就是优质护理。而在现代护理观指导下的整体护理,则对优质护理提出了新的标准,即根据病人的身心、社会和文化需要所提供的护理才是优质护理,在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中,病人的满意度就是一项反映优质护理的重要指标,因为病人的满意度涉及其复杂的心理、社会和文化背景。要实现优质护理,除了能有效地解决病人的躯体问题,还应从病人的心理、社会和文化需要出发,因人施护。
注:任何转载须注明作者、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