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绩效考核是医院上至各级领导、下至普通职工开展工作的指挥棒,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可是在许多医院,绩效考核的导向性却陷入了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以全成本为考核核心
不少医院把全成本考核作为绩效管理的一大基础,并且以不科学的方式对科室和职工进行考核。医院科室的全成本核算对医院经营管理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用于对科室的考核就显得相关性较弱。例如,全成本包括的管理成本、医辅成本分摊、医技成本分摊,临床科室对其影响较弱,用于对临床的考核,从对上述成本控制的角度来说,基本不起什么作用,反而成了临床科室的负担。所以,在对科室的绩效考核中,不能把全成本作为科室考核的金钥匙,而是应该以建立综合目标考核为主要思路。
二、床位占用率单向追求
把床位占用率作为对医院和科室的一项考核指标,是很多医院的选择。床位占用率这个指标的目标值该如何确定呢?很多医院一般会用国家有关等级医院的标准要求。在具体计分细则上,会采用超过目标值时给与奖励的政策。这种政策,从表面上体现了多劳多得的原则,实际上,太高的床位使用率虽然体现了较多的工作量,但是却给医疗安全留下了隐患,同时降低了医疗服务质量。所以,在医院对科室的管理中,切不可片面追求床位占用率,而是应该追求在保障患者医疗服务质量的基础上,使得床位利用达到高负荷状态,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平衡点。
三、为分配奖金而建立考核指标
有些医院建立考核指标的唯一目的就是作为奖金分配的依据,把医院绩效考核辅助功能变成了主要功能,属于典型的本末倒置。医院绩效考核体系设置的主要目的应该是持续提升医院、科室、员工的绩效水平。在这个大目标的指引下,建立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相对才是科学的、有效的。
四、将方方面面的工作都纳入考核
在医院绩效考核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医院、科室、员工的各类业绩信息都可以纳入考核体系。医院绩效考核体系如同一个数据仓库。很多医院管理者便计划将各类业绩信息都进行考核,殊不知,违反了80/20原则,这样的考核无助于医院干部和职工开展工作,无助于医院管理目标的达成,无助于医院管理效率的提升,需要改改的。
注:任何转载须注明作者、出处